北京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祀

2023年3月31日 6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近年来,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祀的观念已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新时代首都殡葬新风尚。今天,一场“铭记生命,数说家风”清明共祭活动在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太子峪陵园举行,本次活动改变传统祭祀方式,首次采用“数字科技殡葬”理念,将现代科技与清明祭祀的文化传统融合,用“绿色、生态、人文、科技”的方式纪念先人、传承家风,诉说爱和思念。

  此次清明共祭活动以现代科技仪式共同缅怀逝者,展现了“绿色、生态、人文、科技”的时代特性。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大屏实时展示虚实共祭场景,引导现场祭扫民众以“心灯寄情、静默祈福、文书复礼”等数字化祭祀方式与线上的家属共同缅怀逝者。一盏盏写着逝者名字的祈福灯从大屏上冉冉升起,一段段动人的家风故事、家训文字在大屏上徐徐展现,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交互。人们拿起手机轻扫二维码,就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与家人实时共享。画面和文字的背后,是家庭历史的沉淀,也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是对故人的追忆,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据介绍,集体共祭活动将在4月1日至5日每天上午持续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峪九礼数字墓园于2022年12月17日正式开园,建筑占地面积290平方米,院内设有服务接待厅、沉浸式礼仪厅,以及7间数字安葬厅,共有千余座数字墓位。这款数字墓位为立体的骨灰格位,格位外侧有一面电子显示屏,在家属前来祭奠时,屏幕上可以显示逝者生前的影像资料,让整个纪念更有仪式感。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墓碑记录内容有限,除逝者姓名和生卒年月日,想要存储更多内容就没有空间了。由于受墓碑空间容量和存储时间的限制,传统殡葬的记录记载功能受限,而数字科技殡葬的电子墓碑则可以利用云端存储,不断迭代更新就可以大量储存和长久保存信息,如逝者的音容笑貌,静止或动态,有声或无声,均可保存。逝者生前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其“人生财富”都可以被记录在数字墓碑里。

  截至目前,已租售墓位100余套,所有已安葬业务服务满意度为100%。“民众对这种节地、生态、科技的新型安葬方式的接受度、认可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该陵园相关负责人说。(完)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