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又到芍药花开时。朵朵盛开的芍药花,花团锦簇,竞相争艳,交织出满园春色。芍药花,大且美,有芳香,因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还有别离草、婪尾春、冠芳等富有诗意的别称。芍药花是我国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仙”或“花相”,宋陆佃曾记载:“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芍药花,绰约超群,花如娇颜,迎风绽放,获得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唐时王贞白有诗道:“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宋人张镃称赞她为“自古风流芍药花”。 芍药不嫌春欲老,十二首芍药的诗词,好似牡丹倾国色! 芍药花开招大…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3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秋分节气古诗六首赏读: 秋分祭夜明,秋分夜倍凉 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是仲秋的第二个节气。 先秦《礼记月令》中有“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坯户. 杀气 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这个日夜分,就是日夜均衡分配的秋分。 先秦《逸周书》明确指明秋分就是日夜平分的秋天的时间点,秋分自先秦就已经是一个明确的节气。 现代人对于秋分,感受不算强烈。但是在上古,节气是以太阳光在地面的轨迹作为制定的标准的,是古人感知宇宙,确立四季的一种方式。秋分和天象神秘在哪里呢?就是秋分这天,白天和夜晚等长,秋分之后,昼…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3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始于上古的星宿崇拜,普及于西汉,盛行于唐宋时期。后来一代一代地相传,不断地发展和演化,成为了女儿节,乞巧节,情人节。 七夕节充满着神话色彩,最先是星座星宿,是七仙女,是姑娘们崇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女红手艺,祈祷美好姻缘。其中的牛郎织女、嫦娥、后羿、吴刚、桂花酒、银河、鹊桥、乞巧,都是美丽的传说。 鉴于七夕节、牛女双星和人们生活这样紧密的关系,因此历来的文人墨客感发历史,体会生活,描写情爱,触景生情,他们也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章诗词。 关于七夕的诗词,不乏长篇大论的古风歌行体,…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62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牡丹,花色艳丽,朵大而香,品种繁多,富丽堂皇,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被誉为“花中之王”。历史上,牡丹最初是一种药材,南北朝时期开始作为观赏花卉,在盛唐时期,牡丹一举成为“国花”。 宋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是牡丹地位提升到顶峰的重要时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王侯家为牡丹贫”。最贵的姚黄魏紫,一株可以卖到数万钱,各路富豪不惜血本,竞相买花争艳。 到了宋朝,关于牡丹的栽培技术和文化价值更加丰富,欧阳修曾写《洛阳牡丹记》,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牡丹的种类和起源。明清时…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7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65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如果给一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动物画像,它应该是这样的:像虎不是虎,黑白黄色加花哨,细长胡子两边翘,开口就是喵喵喵。这说的是猫,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宠物猫咪,有的还叫“喵星人”“喵小姐”。 距今800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陆游,给他的宠物猫“雪儿”摹写了一首诗,更为形象: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像小老虎却能爬树,如小马驹却不能驾辕拉车;喜欢吃鱼,更爱捉老鼠;薄荷叶都能将它熏醉,毛毯上经常留下它翻腾抓挠的痕迹。它呀,是我前世修来的乖巧伶俐小书童…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4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牡丹,花色艳丽,朵大而香,品种繁多,富丽堂皇,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被誉为“花中之王”。历史上,牡丹最初是一种药材,南北朝时期开始作为观赏花卉,在盛唐时期,牡丹一举成为“国花”。 宋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是牡丹地位提升到顶峰的重要时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王侯家为牡丹贫”。最贵的姚黄魏紫,一株可以卖到数万钱,各路富豪不惜血本,竞相买花争艳。 到了宋朝,关于牡丹的栽培技术和文化价值更加丰富,欧阳修曾写《洛阳牡丹记》,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牡丹的种类和起源。明清时…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67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看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开始被年龄定义时,他就已经向生活认输了。 其实,年龄从不是评判一个人是否老去的标准。 同理,人生的老去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心灵。只要心灵永远年轻,又何惧岁月老去呢? 今天,诗词君为大家准备了八首诗,一起来学习古人如何坦然且乐观地面对老去的自己。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千里马伏在马槽旁,虽然身体不能继续跑动,但内心的雄心壮志依旧可以驰骋千里。…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116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在古诗词里赏万紫千红的春天,怡心怡情;读绵绵不绝的相思,思绪万千;看天真烂漫的孩童,心中会生出许多温柔,会嘴角含笑,仿佛重拾了那段并不遥远的时光。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两个小孩,收了竹竿,停就船桨,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表现了充满童趣的行为和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轻拂,放学归来的孩童…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3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1.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2.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桃花庵歌》 3.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辛弃疾《贺新郎》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5.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6. 旁观笑我太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克庄《一剪梅》 7.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7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一轮四季,与你邂逅二十四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一期一会,映刻每一日的美与妙,不曾辜负。 一 ·【立春】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在生生不息的春风中,一年的序幕由此开启。我们用一颗丰盈而善良的心,向着春意盎然的天地间走去。 立春丨一候东风解冻,二候…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7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一、《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从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72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更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意为“初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也是仲夏的开端 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 端午节起源于 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 原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 祭祀龙祖的节日 民间流传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天气燥热,“五毒”繁殖 即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 人们插菖蒲、艾叶 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来“驱毒避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 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渐渐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五月初五又称“浴兰节” 古人在这天…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50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杂诗(魏晋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代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唐代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73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喻离别之情,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2023年1月28日 0条评论 65点热度 0人点赞 fengjun 阅读全文
14567823